“凌晨3点,宝宝又挠着脸哭醒了:湿疹反复发作、揉眼睛到红肿……春季过敏,妈妈的噩梦来了!”
春季花粉、尘螨、霉菌大量滋生,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,正是过敏高发期。儿科医生提醒:过敏不仅是 “皮肤问题”,还可能引发肠道和呼吸道不适。
一、先学会 “看信号”
别以为过敏只有 “长湿疹”!这些症状出现2条以上,就要警惕:
●皮肤信号:反复湿疹、荨麻疹、嘴唇 / 眼睑红肿、频繁抓挠。
●五官信号:揉眼睛、搓鼻子、打喷嚏、流鼻涕、耳朵闷胀。
●肠道信号:不明原因腹泻、呕吐、便血、拒奶 / 厌食。
●其他表现:呼吸变快、烦躁不安、睡眠突然变差。
二、把过敏原 “扫地出门”
●空气净化器≠万能
早晨开窗通风 30 分钟后关闭,全天开净化器。花粉季避免正午开窗,10 点-16点花粉浓度最高 。
●别让 “阳光杀菌” 变 “过敏原收集”
内衣物单独洗:成人衣物上的灰尘、香水残留可能刺激宝宝皮肤,用婴儿专用洗衣液,40℃水温杀菌。
晾晒避开树旁/马路边:花粉、汽车尾气粉尘易附着衣物,收衣前用除尘滚筒粘一遍。
床垫/枕头深度清洁:每周用 55℃以上热水洗床单,紫外线灯照床垫(尘螨 55℃以上 10 分钟死亡)。
●养宠家庭
宠物毛发是 “隐形过敏原”,每天必做:用「硅胶梳+粘毛器」给宠物梳毛,避免毛发飘在空气中;宠物窝每周用热水清洗。划重点:比毛发更危险的是「宠物唾液/皮屑」!不要让宠物进宝宝卧室,接触宠物后立即洗手。
三、“过敏应急包” 清单
●生理盐水滴鼻/洗鼻(0-3岁可用)
用法:每天早晚各1次,滴3-5滴到鼻孔,软化鼻痂后用吸鼻器清理(选球形硅胶款,避免损伤鼻黏膜)。
作用:冲洗鼻腔内花粉、尘螨,缓解鼻塞流涕,比海盐水更温和(无防腐剂)。
●低敏保湿霜
优先含「神经酰胺、胆固醇、脂肪酸」的霜剂,避开酒精、香精。每天涂 3-4 次,湿疹部位厚涂(硬币厚度),洗澡后 3 分钟内涂抹效果最佳。
●西替利嗪滴剂(6 月龄 + 可用)
注意:必须儿科医生确诊 “过敏性鼻炎/荨麻疹” 后使用,按体重计算剂量(0.25mg/kg,每天 1 次)。
四、饮食管理
●添加辅食前(0-6 月龄)
母乳妈妈注意:大量摄入牛奶、鸡蛋、坚果可能通过乳汁引发过敏,建议每周记录饮食,发现宝宝症状加重时暂停可疑食物。
奶粉喂养选适度水解:父母有过敏史的宝宝,出生后前 3 个月喝适度水解奶粉,降低40%过敏风险。
●添加辅食后(6 月龄 +)
春季过敏虽然难缠,但80%的宝宝随着免疫系统成熟,3岁后过敏症状会明显减轻。比起焦虑,更重要的是:
✔不盲目忌口(避免宝宝营养不良);
✔不滥用激素药膏(遵医嘱,薄涂不超过 2 周);
✔不过度清洁(适当接触少量过敏原,反而能增强免疫力)。
提醒老人 “别在阳台晒被子”、提醒孩子“逗完宠物要洗手”,全家人一起守护宝宝的春日健康~